English

让凝固的历史文化生动起来

——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支运亭
2001-02-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小也 我有话说

近几年有关清史的影视作品很多,人们对清代帝王的文治武功和风流韵事大多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北京故宫博物院巍峨壮观的三大殿和曲径通幽的东西六宫为这些影视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和说明。然而,坐落在关外古城沈阳的一座规模较小但形制严整的宫殿群却提醒人们:清王朝的历史肇始于白山黑水之间,沈阳故宫曾是其两代开国之君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完成雄图霸业的政治舞台。

前不久,记者来到沈阳故宫博物院,原想就本报一直关注的文物保护问题向院长支运亭先生请教,他却说:“先看看,回来谈谈你的感觉。”于是我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进行了详细的参观,第一印象是沈阳故宫博物院从建筑物到其中的陈设都紧扣入关前清王朝的特点,给人以凝重的历史感。支院长介绍说:“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全国仅存的两大宫殿群,它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珍贵的遗址性的文物。因此,如何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文化氛围,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直到90年代初,沈阳故宫除三大殿以外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空空荡荡的,没有相应的陈设。支院长上任后,领导院里的研究人员对所有建筑的始建年代和功能进行了科学论证,一面力争恢复它们的原貌,一面填补其中的历史内容。

十王亭是满洲八旗制度的体现,其顺序一度是按照乾隆时期的情况排列的,而真正的建亭时间则是努尔哈赤时期,现在已按照当时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此外还增加了一些陈设,以展示十王亭的历史内涵,如旗主、牛录、兵力、甲胄、旗帜等等,并突出了左右翼王亭应有的重要地位,使得人们对当时满洲的军政状况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台上五宫是皇太极后妃的寝宫,经过研究和考察,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对其中的陈设进行了创造性的复原,展示了满族在关外的生活习惯,为民俗学和建筑学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更重要的是,复原后的台上五宫更好地体现了五大福晋制度,这一制度所代表的清朝重视民族团结的政策是它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政殿是举行皇家典礼的地方,支院长在日本考察时,从一批照片资料中发现殿前的地面比原始状况高。经过考古发掘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目前已经撤掉了后达土层,露出了原始地面。在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了左右翼王亭阶梯旁特有的垂带,进一步证明了其地位的重要性,也说明这一复原工程是尊重历史事实的。以往大政殿前曾种植了许多花草,虽然美观却破坏了历史的真实感,这次工程清除了这些花草,使大政殿与十王亭这一路建筑显得更加完整和气势恢弘。

支院长认为,这些工作实际上涉及了宫廷史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参阅了大量原始档案,并做了多次实地考察,他们的成果得到了清史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但是,沈阳故宫博物院不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它肩负着将历史研究和现代欣赏相结合,让凝固的历史文化生动起来的任务。为此,他们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演出,向人们展示入关前清朝的宫廷制度、皇家礼仪和风俗习惯。支院长指出,这些演出既是旅游项目,也是应用性研究的成果。

对于记者所关心的文物保护问题,支院长说,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沈阳故宫做了很多探索。大政殿中的彩画是乾隆时期的原物,为了妥善清污,科研人员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从史料记载中挖掘线索,并向北京故宫的专家学者请教,发明了面滚清污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填补了古建彩画保护技术的空白。但是他又强调,对于沈阳故宫这样的遗址性文物来说,除了内部科学的方法,外部环境也同样重要。如果它的周围不断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出现,就会破坏原有的风貌(采访前记者曾经从侧面了解到,沈阳故宫墙外的一座不和谐的建筑已经影响了它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但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又实实在在地要求着效益,怎么办?为此,支院长煞费苦心,在许多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沈阳成为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名城,其原因就在于故宫和两处帝王陵寝;为了保持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有的风貌,不宜在周围兴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他的努力下,沈阳市批准以故宫为依托,修建清代一条街。这条街的改造符合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整体部署,既体现了沈阳古城的风貌,又是旅游产品的市场,对故宫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衬托作用。

听着支院长如数家珍地介绍院里的工作,记者忽然记起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中读过支院长的一篇长文,于是顺便问起他的学历出身。支院长笑说自己最早是学航空专业的,在从事了文博工作之后,曾到辽宁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进修。这使我非常吃惊,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因为那是一篇关于清前期民族政策的水平很高的专业论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